倉頡,復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 上古黃帝時人, 農歷三月十八生于陜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黃帝史官,葬于“衙之利鄉”史官村北黃龍山下,享年110歲見楊武村現存清代斷碑、見《梁志》。據“《白水縣志·人物列傳》載:”《史記》云:倉頡居楊武,“卒葬衙之利鄉亭南.”“衙, 即彭衙, 白水縣之舊名, 利鄉, 即洛河北之史官村。”宋羅泌撰《路史前紀》第六卷載:“倉頡氏, 馮翊人。倉頡冢方興盛覽有數處, 當以關中馮翊今耀縣者為是白水縣東漢時曾屬耀周管轄?!泵魅f歷三十七年1609知縣劉夢陽撰《白水縣志·帝紀》及清梁善長撰《白水縣志·人物列傳》皆云: “倉頡, 軒轅皇帝左史,觀奎星園曲之勢, 察鳥獸蹄行之跡,依類象形,始創漢文字鼻祖”范文瀾撰《中國通史》曰“倉頡造文字?!敝两駨R宇、墓家,歷代,石碑、歷數千年之古柏40 余株,皆妥為保護。倉頡生長卒葬于此無疑。白水人民至今頌為“倉圣”。
史稱“龍顏四目”,“聲有睿德”(見《論衡》,《呂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績在于 “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這個人類“秘密武器”的創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龍亦潛藏”,是經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創舉。
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申遺資料
      倉頡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堪稱人文始祖。倉頡造字,感天動地, 黃帝深感其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黃帝認為倉頡的神智超過了他, 是君王上邊獨一無二的人, 可見俗信對倉頡推崇之高。倉頡認為自己是一代草民就在“倉”上面加了一個草字頭, 現在就有了倉與蒼的兩種寫法,由于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便賜給人間一場谷子雨,以慰勞圣功。倉頡去世后,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并將這里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倉頡,歷來被人們尊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人物。歷史記載倉頡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他不愧為“萬代文宗”和中華文明的象征。
     1、 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白水縣,周代稱彭戲,春秋為彭衙,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置今稱。白水縣位于渭南市北部,地處渭北黃土高原,介于東經109°16——109°45,北緯35°4——35°26之間,屬國家級重點扶貧縣。東隔洛河與澄城縣相望,南鄰蒲城縣,西接銅川市,北以黃龍山和雁門山為界,與黃龍、洛川、宜君三縣相依,東西長四十五公里,南北寬四十三公里。全縣總面積986平方公里,耕地27萬畝,轄5鎮9鄉,194個行政村,人口28萬??h城距省會西安140公里,距渭南市86公里。渭清公路和西延鐵路及蒲白鐵路專線穿境而過。倉頡廟位于白水縣城東北約35公里的史官鄉。
    谷雨祭祀倉頡大典,為白水長期以來傳承紀念倉頡在倉圣廟舉辦的民間盛會。
     2 、 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保護計劃 
 
         在國代民祭的基礎上,自1990年起開始組織大型公祭活動,先后通過搜集完善資料,創編祭樂、祭舞、禮儀,規范祭祀儀式,組織每年谷雨祭祀活動,已累計投入210余萬元,其中:政府投入160萬元,民間自籌50余萬元。
    一、主要保護內容 
    祭祀活動場地、祭品、禮儀服裝、傳統祭器以及傳統祭祀形式。   
    二、已采取的保護措施 
    (一)自上而下設立組織機構,加強保護與開發。
    1、成立白水縣倉頡廟文管所。
    2、組建全縣倉頡廟保護與開發工作領導小組。
    3、設立中華倉頡文化研究會。
    (二)挖掘整理歷史資料
    1、部分祭祀有關的民俗、祭文已搜集整理。
    2、部分口述采訪記錄和典禮儀式已錄相。
    3、部分祭旗、祭品、服裝已購置。
    4、《倉頡碑林》、《倉頡文化叢書》、《頌倉頡》、《文祖相柏》等出版發行。
    (三)不斷弘揚倉頡文化
    1、通過宣傳和祭祀活動的開展,不斷沿襲歷史民俗文化。
    2、通過中省項目的爭取,不斷加強對倉頡文化的保護,目前倉頡廟已成為國保單位,中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正在積極的爭取之中。
     三、十年保護目標  
    建立完善較規范具有一定影響的祭祀大典儀式,力爭使倉頡祭祀活動成為繼黃帝陵祭祀大典之后又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活動形式。
    四、五年保護工作計劃 
    2006年  三年一大祭,每年都要祭,公祭或民祭。成立祭禮活動專門組織機構,加強倉頡文化的世襲和傳承。
    2007年  組織專業人員搜集整理倉頡廟祭祀活動的歷史資料。資料成冊,建立檔案庫,陳列室。
    2008年  創編或征集祭祀大典活動的祭樂、祭舞。組織專司祭樂、祭舞的表演、演奏隊伍。
    2009年  逐步擴大“民祭”大典的規模,籌備專司谷雨祭祀活動中心。建設倉頡祭祀活動文化廣場,在白水形成傳統儀式。
    2010年  倉頡廟文管所聯手文化、文物、旅游,在當地開發文化產業,促進文化活動。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較大的影響。
    五、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多方開辟渠道融資,通過媒體擴大宣傳和影響力,完善各級組織機構,挖掘歷史文化和傳承,依托倉頡古老文化資源優勢,發展倉頡文化,真正使倉頡文化得到世襲和傳承。
    六、建立機制 
    在健全縣級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的同時,由縣文體局牽頭,以文物、文化、旅游、倉頡廟文管所、當地鄉政府為成員成立專司谷雨祭祀倉頡祭祀活動小組,不斷繼承和規范祭祀形式。
   七、經費預算及依據說明
    1、征集資料、建立檔案、建設倉頡文化陳列室60萬元;
    2、建設祭禮廣場50萬元;
    3、恢復編制祭樂、祭舞和組建專職樂隊40萬元;
    5、設備購置,調研論證、管理經費等30萬元;
    合計:180萬元,其中縣政府解決30,即54萬元,申請上級專項保護經費126萬元。
     6、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主要價值 
 
                                   
    倉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勞動者的創造者的象征。完善和堅持谷雨祭祀這一傳統,對現今無論其人文、自然景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史價值,對弘揚民族文化,崇敬文明禮儀、尊重創造、尊重勞動也有具有現實和歷史意義。   4、  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傳承譜系 
 
                                  
    千年沿襲至今,從無間斷,白水及鄰縣當地百姓每逢必參與,舊時以史官、北塬、縱目三鄉地為主
。
     7、 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相關器具及制品 
 
                                               
                         刀搶戟戈等持侍禮儀,歷代書法作品等。
     8、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基本特征 
 
  
    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象形文字的創始人,世代遵為文字初祖。清明祭皇帝,谷雨祭倉頡,基本特征為:祭禮場面隆重、熱烈、禮儀文明,較少封建迷信色彩,以尊重創造,尊重勞動,展示文化藝術(書法展、唱戲、賽詩歌、鑼鼓賽等)活躍文化生活,促進區域經留發展。 
 
    9、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基本內容 
 
  
     谷雨廟會以祭祀倉頡為主線,弘揚倉頡文化,融文化、經貿為一體,以書法展、唱對臺戲、詩聯賽、社火、鑼鼓賽為主。祭禮大典形式主要以祭樂、祭器、祭品,恭讀祭文,謁祖掃墓為主。 
 
     10、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的歷史淵源 
 
  
      谷雨祭祀倉頡起于何時無人考證,祭祀歷經數千年,而約定成俗。在陜西白水史官鄉每年谷雨都要舉辦倉頡廟會,并于谷雨這天公祭或民祭倉頡。國民黨元老,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于佑任先生,民國九年谷雨節,在參加倉頡祭祀活動時,曾揮毫題下了“文化之祖”的牌匾;國民黨將軍朱慶瀾民國22年在參加谷雨祭祀并視察黃龍山墾荒后,捐資修繕了倉頡墓并親書“畫卦再開文字祖,結繩新創鳥蟲書”的名聯。 
 
 
                    
      編輯: 倉頡文化     楊嬅      www.sh101.com.cn